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什么景象
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描写了江面早春时节的景色,作者通过对竹、桃花、春江水、鸭、篓篙、芦芽的描写,描绘出了一派春意盎然,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,抒发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。
诗的首句描写了竹叶和桃花,二者红绿相映,桃竹相衬,红绿掩映,格外惹人喜爱。次句视觉由远及近,即从江岸到江面,“鸭先知”三字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,与首句中的桃花“三两枝”相呼应,点出现在是早春时节,突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。
诗的三、四句仍然紧扣“早春”来进行描写,描绘出了一幅春意盎然、欣欣向荣的景象。第四句是诗人的想象,作者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,使诗情、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。
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词
1、《惠崇春江晚景》其实是苏轼的“命题作文”!这首诗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画作《春江晚景》题写的,全诗短短四句,却成了千古名篇。惠崇是北宋著名画僧,擅长画鹅、鸭等小景,可惜原画已失传,但苏轼的诗却让这幅画“活”在了文字里。
2、最出圈的是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,苏轼用鸭子感知水温的变化,把春天写得特别有灵性,其实这背后藏着拟人化的巧思——江水回暖是自然现象,但通过鸭子的“体验”传递,瞬间让画面充满生机,仿佛能听见鸭群扑腾的欢快声。
3、开篇就是视觉盛宴!“竹外桃花三两枝”用竹林的青翠衬托桃花的粉嫩,“三两枝”更是绝妙,既符合早春桃花初绽的景象,又让画面疏密有致,而“蒌蒿满地芦芽短”则聚焦江边野菜,用接地气的植物暗示“河豚欲上时”,吃货属性藏都藏不住!
4、虚实结合是苏轼的拿手好戏,前两句实写画中景物,后两句却开始“脑补”:鸭子戏水是画的,但“水暖”是想象;蒌蒿芦芽是画的,但河豚洄游完全是诗人的自由发挥。这种“跨次元互动”让静态的画作有了动态的时空感,后人评价这是“诗中有画,画外有诗”的典范。
5、最后一句藏着大智慧!看似写河豚趁着春汛逆流而上,实际暗含“顺势而为”的哲理,苏轼被贬黄州后依然能写出如此灵动的诗句,正是因为他像感知春江的鸭子一样,懂得在生活冷暖中寻找希望,这或许才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《惠崇春江晚景》到底写了啥?画面感太强了吧!
这首诗是苏轼给朋友惠崇的画作题的诗,写的是一幅江南早春的风景画!江边竹林外桃花刚开两三枝,鸭子在变暖的水里最先知道春天来了,河滩上蒌蒿满地,芦笋开始冒嫩芽——简直像看电影一样,清新又生动!
2、为啥说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?鸭子成天气预报员了?
哈哈这句特别有意思!苏轼观察超细腻,冬天水冷鸭子不下水,春天回暖它们最先扑腾进去玩儿,其实是用鸭子对水温的敏感,暗戳戳说“春天来啦”,比直接写“天气变暖”更鲜活,现在都成网红金句了!
3、诗里的“蒌蒿”“芦芽”是啥?能吃不?
吃货视角好评!(笑)蒌蒿是水边野菜,芦笋就是芦苇嫩芽,宋朝人真的拿它们做菜!传说蒌蒿搭配河豚煮超鲜美,苏轼可能暗藏了“吃货彩蛋”——不过河豚有毒,可别乱试啊!
4、苏轼为啥要给惠崇的画题诗?他俩啥关系?
惠崇是北宋著名画僧,苏轼是他迷弟!这幅《春江晚景》画早就失传了,全靠苏轼的诗我们才能脑补画面,相当于苏轼用文字给爱豆画作“拍照发朋友圈”,一不小心自己诗比画还火,穿越时空的梦幻联动了属于是!
本文来自作者[姿靓]投稿,不代表优特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tm0.cn/zlan/202504-152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优特号的签约作者“姿靓”
本文概览: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什么景象《惠崇春江晚景》描写了江面早春时节的景色,作者通过对竹、桃花、春江水、鸭、篓篙、芦芽的描写,描绘出了一派春意盎然,欣欣向荣的早春景象,抒发了作者对早春...
文章不错《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什么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词》内容很有帮助